梅在早期沒有受到重視。“如果用作湯,只能用鹽梅”,“鹽梅醋,湯必須與鹽和醋混合”。各種說法表明,它是一種用於調味的酸。范成達詩《梅金杏肥》時,梅可製成酒或中藥烏梅,可解渴生津。在後期,日本人離不開它,醃製的青梅成了餐桌上常見的東西。潮州人蒸鮮魚,喜歡撒一些酸梅來消除魚腥味。鹹梅蒸鱔魚是潮州常見的一道菜。
此時,青梅已在市場上銷售。把青梅浸泡在酒裡並不難。青梅洗淨,瀝乾水分,晾乾一天。找一個大玻璃罐,把梅子放進去,倒入大量冰糖,然後注入純米酒、紹興酒、日本清酒,甚至二鍋頭——這取決於你個人的口味,如果度不高,你可以表現出它的溫暖。如果你泡一兩個月,你就可以喝了。
古人一般只用鹽醃製梅子,而不是用糖精製。他們吃得越多,就越渴,這與食物的本質背道而馳。在三伏天,古人也會製作梅子醬,用十公斤成熟的黃色梅子蒸熟,使其腐爛並去核。剩下的梅子肉有多少公斤重?每公斤加三元鹽,一至二元紫蘇乾,二元薑乾,三元甘草。混合均勻,將其暴露在陽光下,將其變成紅色和黑色,然後將其收起來。使用時,加入少許白豆仁,與麥芽糖拌勻,加水飲用,可解暑解渴。
如果這種方法太麻煩,有一種簡單的方法。一公斤成熟的梅子加上一到兩種鹽,在陽光下曝曬七天,去皮去核,再加上紫蘇,在陽光下曝曬14天,收集儲存,用沸水沖泡,或用冰塊飲用,都是解暑解渴的好產品。不要像以前流行的喝法那樣喝雪碧和梅子酒。這太荒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