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梅臨床應用
烏梅性酸平,歸肝、脾、肺、大腸經。其主要作用是平肝養肝。 “百病生於肝,肝為五臟之賊,故五臟之中,以肝為最難調。肝。用於陰穴諸藥中,作用甚大,凡是虛而不補的證候,都會有效。烏梅性無邪,一機多用,可單獨使用,也可與諸藥合用。
1.治久痢體虛。嚐一味烏梅湯:烏梅五味湯白糖錢為百病不勝枚舉,“唯梅湯能解胃氣獨覺。”
2.治虛洩瀉:獨梅湯加六君子湯。
3.治口渴:烏梅四物湯
烏梅、當歸、地黃、地黃、白芍,加花粉上消。去花粉加甘草。去甘草加麥冬疏飲是“陰虛內熱”之象,而烏梅四物湯能續陰氣末,滋補之,虛則不虛,熱則不熱,虛則實。不是 熱了,就喝吧。 《本方》補陰生血,固水補腎止渴。主滋陰之藥,亦可主治消食飲之。”隨病加減。
4.治氣虛喘逆:“獨腎湯合獨梅氣虛重者加湯。灸草、歸腎、烏梅,氣喘則氣散,以烏梅克之,散於《內經》則收之。虛:提倡陰陽並補,”宜補氣30%,補血70%,尤其要注意肝,肝主筋,血在其中。凡是抽筋頭暈,都是氣血不養筋的症狀。萬病歸於肝。 :當歸、地黃、黨參、黃芪、烏梅、木瓜,虛熱加麥冬
烏梅甘草湯:烏梅大肉五個,甘草五克,治胃氣痛,常服後痊癒。其藥理仍為攝肝,因“血燥則緊攝,攝胃則氣阻而痛” 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