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種烏梅的食用方法,這樣做味道更好營養更豐富

【別名】:梅果(《經》)、熏梅、橙梅肉(《現代實用中藥》)。原植物烏梅(《詩經》)又名:春梅(《本草載新》)
【處方名】:烏梅、烏梅肉、健梅、健烏梅、大烏梅、醋烏梅、清蒸烏梅 炒烏梅 烏梅炭
方中寫烏梅、健梅、健烏梅、大烏梅都是指生烏梅。將原藥去除雜質,洗淨後曬乾或焙乾入藥。

烏梅肉是烏梅去核,曬乾入藥。
蒸烏梅是烏梅肉用筐蒸熟後曬乾入藥。增強生津止渴、斂肺止咳的作用。醫教網
醋烏梅是烏梅肉用米醋拌勻,待醋盡,上籠蒸曬曬乾入藥。
炒烏梅是將乾淨的烏梅用文火稍炒至黃色入藥。收斂收斂作用增強。
烏梅炭為純烏梅,用猛火煎至焦黑,保存,再噴清水滅火,取出曬乾入藥.趨於收斂止血。

【商品名】:烏梅乾,烏梅的乾燥核果。
烏梅肉為烏梅的乾燥去核果實。
河烏梅:產於浙江。一個大肉厚,質量好。為正宗藥材。
安吉梅:又名建武梅、建梅。產於福建。其個大質優,是道地藥材。
紅梅:產於四川。小肉薄,皮微紅。質量。
港梅:烏梅之一,肉薄。質量。
以質厚、軟、酸、皮黑、無裂紋者為佳。
【動植物資源分佈】:全國各地均有栽培。藥材主產於四川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貴州。
【藥材採收與貯藏】:採收5月成熟的綠色果實。

[拉丁名]:藥材Fructus Mume Prunus mume (Sieb.) Sieb.Et Zucc.
[食用方法]:
1.清洗:挑出雜質,篩去灰塵,洗淨,曬乾。

2、烏梅肉:取洗淨的烏梅,稍淋水使肉變軟,稍乾,拍碎,剝去乾淨的肉。或放入蒸鍋蒸至很爛,上筐搓揉,去核,取肉,曬乾。

3、烏梅炭:取洗淨的烏梅,用猛火炒至皮肉鼓起,出現焦斑。噴水晾乾,取出晾涼。

4、製醋:取淨烏梅或烏梅肉,用醋拌勻,潤濕至醋盡,裝入合適的容器中密封,隔水或用蒸氣加熱2-4小時,取拿出來晾乾。

5、蒸製:將烏梅放入瓶中蓋緊,放入開水鍋中蒸至有氣,停火5小時,取出曬乾。

【考證】:出自《神農本草經》。 ①《品會經要》:“梅,木如杏,枝條粗而脆。初春開白花,甚清香。花謝初葉。二月,會像豆子一樣結實,酸甜可口,人人都吃。五月採摘,比杏熟的是烏梅,用香草燻黑,白梅是用鹽泡乾” ②《隨喜居飲食譜》:“烏梅生食宜加鹽,溫膽生津,孕婦嗜之,以小芒前肥脆者為佳。多食損齒生痰助熱,凡痰咳、疔積腫脹、脹滿、外感病機不明者,婦女在汛期、產前、產後、粉刺後忌服。”

【原料藥鑑別】:乾果扁球形或不規則球形,直徑1.5-3釐米。表面棕黑色至墨黑色,有皺紋,凹凸不平。一些外皮已經破裂,露出了核心。果實一端(即果柄脫落處)有明顯凹陷,果肉柔軟。核堅硬,棕黃色,內含淡黃色種仁,形狀和氣味與杏仁極為相似。氣特異,味極酸。以個大、肉厚、核小、表皮烏黑、核不碎、軟潤、酸酸無比為佳。顯微鑑別:粉末:紅棕色。

① 內果皮石細胞呈多角形、三角形、三角卵形、圓形、長橢圓形或紡鎚形,直徑13-72μm,長約110μm,壁厚4-25μm,凹坑明顯,孔隙溝槽細密緻密,常含紅褐色物質。

②種皮石細胞呈貝殼狀、盔狀、近長方形、近正方形,側視似攤子形或長條形,高28~78μm,底部寬約166μm,和半月形或圓拱形的拱形牆壁。厚度約23μm,層緻密,底壁稍厚,孔隙溝槽明顯。表面呈多角形、圓形、紡鎚形、長橢圓形或長紡鎚形,壁厚不均,凹坑稀疏。

③ 果皮單細胞非腺毛,較直,微彎曲或鉤狀,鐮刀狀,長(26~)52~504μm,直徑10~22μm,壁不木質化或微木質化,表面呈線狀偶有交錯結構,有的細胞有2~4個薄隔膜,細胞內常含褐色質。 ④皮膚細胞內含有黑褐色物質,有時可見脫髮後的疤痕。 ⑤中果皮薄壁細胞極度皺縮,有的含有草酸鈣簇,直徑27~53μm。偶爾條帶捕獲壁細胞。也有子葉細胞有模糊的粉粒和細小的草酸鈣簇。本品以個大、肉厚、核小、色黑、味酸為佳。

【中藥化學成分】:果實含檸檬酸19%、蘋果酸15%、琥珀酸、醣類、谷甾醇、蠟樣物質和齊墩果酸樣物質。成熟時含有氫氰酸。果實含大量檸檬酸、少量蘋果酸、琥珀酸、酒石酸、齊墩果酸和谷甾醇。種子含有苦杏仁甙。

烏梅

你可能會喜歡的內容

10大最熱門文章